>>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2019.11.29第四十六期
2019-11-29 07:31:55   
2019-11-29 07:31:55    来源:宁夏新闻网

【我和我的祖国】    【创新驱动】    【脱贫富民】    【生态立区】

1.jpg

乡村振兴里的繁花盛景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银川市紧紧围绕“1+2+4”优势特色产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其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条蚯蚓 “吃”出的产业链

019.jpg

赵永亮在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11月27日,天寒地冻,然而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温棚内温暖如春,一棚棚康乃馨长势喜人、含苞欲放。“这是我们用蚯蚓粪种植的花卉,效果非常好。”华盛绿能(宁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亮告诉记者。

  蚯蚓粪是一种什么肥料?看出记者的疑惑,赵永亮带记者走进不远处的另一座温棚,他蹲下身子,轻轻扒开黝黑的土壤,露出一条条鲜红的蚯蚓。“你可别小瞧它们,在农业上,它们有‘活犁耙’和‘生物犁’的美称,中药则称它们为‘地龙’。” 赵永亮说,蚯蚓虽小,食量却惊人,1亩地中的蚯蚓一年能吃掉上千吨秸秆。经过蚯蚓的消化,秸秆等饲料就变成了含有200多种微生物的蚯蚓粪。

  2016年3月,华盛绿能(宁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闽宁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实施“设施大棚创业”方式,帮助闽宁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然而农业产业园既要做到产业特色优势明显、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又要做到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带动农民作用显著,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华盛绿能银川园区以产业为支撑,园区建成后第一时间引入了公司自营食用菌、蚯蚓养殖产业,在此基础上,吸引了蝎子养殖、花卉等客户入驻,完成了园区向产业平台的转变。

  赵永亮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回收农村废弃秸秆、畜禽类粪便等环境负担物进行蚯蚓养殖,实现废弃物转换闭环。“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一般来说,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既改善了农村环境又产出了有机肥料,杜绝了秸秆、粪便对区域环境的污染。”

  蚯蚓粪的高肥力也吸引了周边不少种植户的目光,就在和记者交谈过程中,不断有人打来电话咨询蚯蚓粪的价格。“和普通肥料相比,蚯蚓粪除了是纯天然有机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持续的肥力,还改良土壤板结、激发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养分周转率。”赵永亮说,长期施用蚯蚓粪有机肥后,不但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蚯蚓粪富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十多种氨基酸以及植物生长素,它兼速效性和长效性的双重特点,能增加土壤孔隙度、通透性,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此外,蚯蚓更具市场前景的是其药用价值。在园区冷库,记者看到100多袋冷冻的成品蚯蚓。“除了可以生产蚯蚓粪,蚯蚓自身的使用前景也十分广泛。”赵永亮说,因富含动物蛋白,蚯蚓作为饲料被用于高端水产养殖,还可提取蚓激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蚯蚓含有一种叫蚓激酶的物质,它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蚓激酶已经被开发成药品,且服用方便、安全。另外,蚯蚓富含胶原蛋白,还可用作生产化妆品,起到抗皱美肤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培育药用蚯蚓提取医药制品,并与国内知名药企开展合作,所以蚯蚓的销路不用愁。” 

  在蚯蚓产业的外围作用上,蚯蚓养殖能够持续推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蚯蚓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华盛绿能(宁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闽宁镇已经养殖了100多亩蚯蚓。“我大学学的就是农学,因此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我希望通过蚯蚓养殖产业,能够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出一把力。”赵永亮对现在从事的产业充满信心。(记者 李志廷 文/图)

一只羊的生态养殖转型之路

022.jpg

养殖场的绿色转型之道让羊的“吃”“住”水准大幅提升。

  “咩……咩……”每次到羊舍来喂食,杨少云都喜欢在前头学羊叫。羊一边在后头回应他,一边撒欢地吃饲料。

  11月28日上午,记者在灵武市白土岗养殖园区见到这位30多岁的羊把式时,他正忙着招呼着数千只羊吃早餐。“以前在家养羊,饲养量也就1000多只。现在入园区搞养殖,全机械化养羊。过去喂养上千只羊,一次耗时二三个小时。如今,只用时1个多小时。”高效、清洁养殖,让杨少云收获到了真金白银。今年6月入园区投产,截至目前靠养羊,他的收益已超过30万元。

  其实,杨少云的梦想不是做农业,而是外出打工,在城市当个蓝领。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生性孝顺的他,因此选择在家养羊。立足农村,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羊肉,是杨少云从事养殖业的信条。

  养羊并没有那么简单。“过去搞养殖讲究少,羊圈环境脏乱差。现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养殖就是要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考虑周全。”杨少云坦言,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构成复杂,规模养殖场因其养殖数量多、粪污产生量大、自身消纳困难等,更是畜禽养殖的主要污染来源。粪污治理迫在眉睫。

  去年,灵武市委、市政府在白土岗乡建设现代养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出户入园”工作进程,推动养殖业洁净、环保、高效益。得知这一利好消息,杨少云决定走绿色转型之路。

  2018年杨少云与村里的3户农民一同进入白土岗养殖园区建养殖场,并成立了灵武市恒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6月,他们建设的养殖场投入使用,肉羊饲养数量大增。

  杨少云告诉记者,大规模的养羊,必须对环境友好。在销售稳定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养殖场环境,打造生态牧场,是他目前努力的方向。

  利用雨污分流设施,减少渗透性水质污染。“这种绿色养殖模式不仅实现零排放,更串起一条农业生态链,带来更多效益。”杨少云将羊粪出销给周边农民作为有机肥料,常常供不应求能为他带来不少的财富。

  “在园区搞养殖,羊吃的是用机器配制的精饲料,喝的是经过净化的自来水。我用这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方法,养出的羊不愁卖。”在杨少云的羊殖场,羊声依然悦耳,装备已是“鸟枪换炮”。每栋养殖棚是彩钢结构。下一步,杨少云将在养殖棚里装摄像头,连接到管理房的智能控制终端,他可以“用鼠标监管”,随时防止分组饲养的羊跳出围栏“走错门”。“畜牧业也需要‘机器换人’。科技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如今,凭借着规模化环保养殖的理念,杨少云的养殖之路越走越顺畅。

  灵武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占林告诉记者,白土岗养殖园区规划面积2.6万亩,拟规划规模养殖场93家。目前,灵武市已围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种养结合、良种繁育、金融保障、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性保险、引进科技人才、吸纳移民劳动力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鼓励广大养殖户积极“出户入场”发展养殖业,已入驻规模养殖场55家,其中已开工建设38家。养殖场的绿色转型之路让这里的养殖户受益匪浅。(芳菲 文/图)

一栋温室见证时代的发展变迁

026.jpg

全钢架新材料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让瓜果生长无忧。(图片由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11月27日,冬日的凌冽让这座城市多了几许寒意。然而,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泾龙村,宽敞的日光温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温暖红火的景象。

  每天,总有不少市民携亲带友来此,一边感受浓浓绿意,一边采摘火龙果、樱桃等水果,享受亲近自然的快乐。

  “近几年,银川市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如今,新一代日光温室也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南方水果可以在温棚里种植、收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也为市民的‘菜篮子’提了‘鲜’、增了‘量’。” 银川市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徐海说。

  如今,设施农业已然成为银川市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设施农业的发展,也见证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岁月变迁。

  上世纪90年代初,设施农业刚刚起步,许多人对这里的记忆定格在“农田”上。

  “当时,市面上的蔬菜品类少,品质也不高,一到冬天,土豆和大白菜就是标配。”徐海回忆道,受限于并不发达的交通,南方运来的蔬菜要一周左右才能到达市面,不仅不够新鲜,昂贵的价格也让大家“望而却步”。

  为了丰富市民“菜篮子”,节能日光温室在银川市迅速地发展起来。

  原本只能栽种本地蔬菜的农民成了最大拥护者:蔬菜的种植时限被打破,天凉依然可以种菜,意味着收入要比之前好了,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一栋栋日光温室里,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长势良好,在寒冷的冬天,成为餐桌的“亮丽风景”,调剂着曾经单调的冬日餐食,也丰富着市民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给大家带来一段时间的“惊喜”之后,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的缺点也逐步显露出来。

  “当时的温室保温性能差,喜温的蔬菜越不了冬。”徐海说。

  1998年,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随着科技发展和设施的更新,第二代日光温室墙体厚度增加了,保温性和蓄热性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冬天种植“不打烊”。同时,内部空间也宽敞了许多,不仅可以种植蔬菜,还可以种植瓜果类。

  种植品类丰富了,受益的不仅仅是农民,本地蔬果的品种极大丰富的同时,市民也享受到了更加新鲜营养的食品。

  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过去的蒲草帘子被保温更好的棉被替代,卷帘机的应用结束了人工拉苫的辛苦,节水滴灌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肥水一体化,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让日光温室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一时间,“温室”成了菜农的收益保障。

  温室只能用来种菜吗,有没有更好的产生效益的方式?

  2016年,全钢架新材料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的推广给出了新的答案。在更加宽敞的温室空间里,曾经只能生长在南方热带地区的经济果类不仅长势良好,还吸引了许多市民来这里休闲采摘,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如今,火龙果、樱桃这些曾经产自南方的‘稀罕物’也在银川安营扎寨,这得益于全钢架新材料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的推广。”徐海介绍说,新一代温室种植将生产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的同时,也更加有效地满足了大家日益增长的“舌尖上的需求”。(记者 马越)

一只螃蟹带来的稻田双丰收

030.JPG

今年9月,宁夏丰农润泽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从稻田里捞起长成的河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开陈龙的朋友圈,为数不多的几条动态里,大部分内容都与稻田蟹有关。对陈龙而言,稻田养蟹不仅成就了他,还让他越发憧憬未来的好日子。

  陈龙是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村民,“老老实实种地”是这个庄稼人最朴实的想法。此前,他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500亩,专门发展水稻种植。尽管终日辛苦劳作,但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益也仅有100元到200元左右。用陈龙的话说,传统种植模式“吃苦多赚钱少,挣得全是辛苦钱”。

  2017年,陈龙的几位朋友开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也就是在田里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河蟹和河鱼。秋天,水稻丰收的同时,蟹和鱼也一并大丰收。看到朋友们赚得盆满钵满,陈龙心动了。

  2018年,陈龙成立宁夏丰农润泽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拿出264亩土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当年5月,陈龙怀着忐忑的心情在水稻田里投入蟹苗。他一边四处学习种养技术,一边提前四处寻找销路。

  在种养水稻河蟹前,陈龙就听说河蟹不仅可以捕食稻田内的水稻虫害,还可以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同时河蟹的排泄物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力,提高水稻品质。没有发展种养模式前,陈龙对这种说法将信将疑,真正开始操作后,他发现还真就是这么回事,稻蟹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提高了水稻“身价”的同时,也提高了河蟹产量。

  一年下来,陈龙算了一笔账,按照河蟹每斤45元到50元的平均价格计算,每亩地河蟹纯收入达500元左右,再加上稻谷的收益,蟹田的综合效益在600元到800元左右。

  2019年,心里有底的陈龙扩增252亩土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上之前的土地,陈龙的合作社综合种养土地面积达到516亩。

  看到陈龙的综合种养搞得有声有色,村里有两户村民上门请教。陈龙毫不吝啬,不但免费教授种养技术,还主动提供蟹苗,并帮忙负责销路。2019年,这两户村民的100余亩蟹田也稳赚了一笔。明年,这两户村民准备扩大规模,继续跟着陈龙一起把稻渔综合种养做大做强。

  近年来,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银川市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稻田一种水稻、二养蟹,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果,成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8月,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在银川市举办,稻鱼综合种养“银川模式”被列为黄河以北地区推广模式之一。截至目前,银川市稻鱼综合种养达到3万亩以上,预计2020年将达到4万亩以上。(记者 赵婷婷)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