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核心提示
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反,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人类历史,确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同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人类历史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而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创造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并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新的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依然需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始终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自从人类有意识以来,人的本能规定了人是不断超越现实的高级生命体。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挑战自我,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了“人化自然”;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日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正是人的创造性的不断显现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调整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也从1958年的3.2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453.93亿元。这些成果都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取得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更通过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反思,形成了对现实世界变化的认识和对现实世界演变规律的把握,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精神财富。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传统、文化习俗、语言特征,造就了由各族人民禀赋气质熔铸的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都江堰、万里长城,还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抑或浑天仪、祖率(圆周率)等等,都是中国人民一脉相承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无论是先秦诸子百家究天地之理、析人间之道的思想,还是历代智者广博深邃、充满着想象力和探索性的观点,或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灯塔。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是由中华民族在变革和创新中不断创造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在变革发展中奋斗出来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人民群众是投身社会革命、促进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群众变革和创新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热潮中,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我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营造人们干事创业的良好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把国家给予宁夏的好政策用好用活,开辟宁夏创新发展的新天地,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狄国忠)
“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读书笔记·
本文摘自邓小平同志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在谈到关于干部的新老交替和理论学习时,他特别强调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不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是最后一次。1986年9月,邓小平在与美国记者华莱士的谈话中坦陈心迹,说:“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后来说过,马克思主义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进入新的时代,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倘若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各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编辑:严霜剑)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申“雷锋精神”
与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上的不断更替性进步有所不同,其精神文明、尤其是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之核心的道德有着持久的意义和价值,“雷锋精神”就是这样。
首先,作为国民道德的模范,雷锋短暂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美德的高度统一。他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爱憎分明,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个人主义则“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他忠于职守,热爱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始终恪守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本色,对自己严格要求,节俭自律。同时,雷锋同志又有着极高的共产主义觉悟,时时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真正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优秀共产党员、新社会道德典范。
我曾经亲耳听到雷锋的亲密战友乔安山老人讲过一个雷锋的故事:一次,雷锋加班后饿得不行,本想到连队食堂找炊事员要点东西吃,恰好炊事员不在。他发现锅里还剩下一点锅巴,便铲起来吃了。后因炊事班长问起缘由,雷锋对自己不依不饶,多次检讨,虽然连长、指导员几次劝他,认为他是为了加班才这样,不算多吃多占,但雷锋仍然认为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必须反复检讨反省。滴水见大海,细微见真心。雷锋同志这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自律精神和道德品格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其次,作为人民英雄的化身,“雷锋精神”的核心正在于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人民”指拥有基本公民权利的公民群体,表达着一种公共普遍的政治意愿和意志;而作为一个伦理概念,“人民”则表达着一种人民价值主体、人民利益优先的普遍价值导向。雷锋来自普通民众之家,他理解普通劳动人民的忧乐好恶,更懂得如何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人民和社会的养育之恩。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一样对待他人和社会,这是一种多么广阔温暖的道德情怀!
重要的是,他对人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比他的同龄人和同时代人更自觉更深厚,也具有一种善良人性人道的道德高度。他时时刻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竭尽自己所能地扶贫济困,不留名、不求私利,宁可辛苦自己也决不亏待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崇高善良的心灵境界!古今中外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反复证明,无论哪一个民族,无论人们承诺哪一种信仰或者哪一种宗教,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有一个关于人性人道的真理是确定无疑的:即如何看待并对待人民群众,尤其是那些生活于社会底层或者处在艰难困苦之中的人民群众,乃是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良知的道德试金石,更是检验每一个社会和国家政府是否合符人类社会道义、是否具有政治合法性和伦理正当性的最终标准或最高标准。雷锋的伟大与崇高,正在于他用自己极为短暂而平凡的一生卓越地践行并体现了这一关乎人性与道德的普遍真理。
最后,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雷锋和“雷锋精神”不仅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人格理想,而且也集中体现了人类卓越的理想人格。雷锋同志一贯严于修身律己、宽以仁爱他人、忠于国家、热爱并精工于本职事业、无私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儒家主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理想人格的切实践履,更是古今中外无数贤哲和伦理学家共同崇尚并一致激励的理想人格典范。在此意义上说,“雷锋精神”绝不只是普通的中国式道德人格典范,而且也是具有普遍精神价值的人类理想型人格典范。这也是为什么雷锋及其精神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推崇并引来许多“洋雷锋”的重要缘由。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宣传,需要改进和加强。(万俊人)
( 摘编自《湖南日报》)
(资料图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