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身就是浓浓的乡愁。
回想2017,就觉得2018年的元旦有些真正的“元”和“旦”的味道。2017,中华文明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足见文化自信之重要,也见传媒之重要,因为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传媒。
一定意义上,文化就是传媒。那么,传媒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历史性重任?
在我看来,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操作层面,就是判断力,就是前瞻性。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央视记者到我的老家西吉县将台堡采访,问我,是什么因素让我取得今天的成绩,并在国家文化传承工程中作贡献。我说,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在二十年前就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连根养根上先行一步,从中华文化的根部获得源头的力量。从文学的技术训练角度,我远不及其他作家。当时,一种普遍性的茫然感让知识界陷入深度焦虑,我也不例外。用学者王晓明的话说,就是“人们丧失了对人、人类的存在意义的把握,在基本的价值观念方面两手空空,自己没有基本的确信。没有基本的确信,精神立场就东倒西歪。”
倍感幸运的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把我带进安详里,这个过程我写在《寻找安详》的引言里。走出焦虑之后,我就坚信,“农历”和“安详”将会成为人们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道路,付诸写作实践,不料得到意外的收获。短篇小说《吉祥如意》、长篇小说《农历》先后获得中国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奖项“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农历》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年俗》制片人看中,约我担任文字统筹,合作不但成功,而且愉快。翌年,继续邀我承担由中宣部等单位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字统筹。原定100集,因为播出后国际国内反响极好,被扩至540集,频频获得全国大奖,被中宣部领导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在成功播出前三季180集之后,第四季60集2018年1月2日20时黄金时段,又要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了。这是“农历”线。
“安详”线上,《寻找安详》被中华书局首版后,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鼓励和支持,读者的欢迎程度也出乎我的意料,现在已经十三次重印,平均一年重印两次。因为《寻找安详》的发行业绩,中华书局相继出版了我的随笔集《〈弟子规〉到底说什么》《醒来》,特别是精装七卷本《郭文斌精选集》。山东丰金集团、河北弘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公益平台向全国大面积捐赠。在2013年4月2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主办的“2013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电视晚会上,央视主持人朱迅向读者推荐了《寻找安详》,推荐理由是“如果这个时代寻找不到内心的安详,就无幸福感可言。”之后,在多个平台,王志和朱迅联袂推荐。2016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到宁夏调研,我陪同,途中她说,一位领导给她推荐《寻找安详》,说是这本书让她走出睡眠障碍。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既然祖先留下的这些精神宝藏能让我走出焦虑,并且获得成功,既然拙著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我就用稿酬和奖金向全国大量捐赠。截止年底,仅中华书局反馈给我的捐赠码洋已近一百五十万元,每次让出版社把书发往指定地点,每次收到受益者的来信来电,那种快乐,真是无以言表,这种快乐,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2018年,海口电视台将以一年的周期播出我有关中国人的教育智慧的课程,向22个国家翻译《郭文斌精选集》的工程也将由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全面展开,根据拙著《农历》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将由银川市委宣传部会同北京谷天传媒、北京果园影视等公司联合投拍,将会有更多的读者和观众从中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以中国商旅全程管家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北京金色世纪公司要给全国享受贵宾服务的乘客赠送一万册书籍,让他们带上飞机,带回家阅读,因为他们认识到,飞机上成了现代人最好的阅读环境,因为手机被关掉了,借助空中飞行,人们暂时从地面的信息狂潮中抽身。他们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寻找安详》,理由是本书不但能给现代人提供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安全感。这让我联想到十九大报告,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什么“农历”和“安详”能够为人们提供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因为它们是从根文化上开出的花朵、结成的果实,自然就不会有风雨之急、飘萍之惧,让我们朝着认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走下去。甚至,“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
要想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和传统媒体产生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很重要。以我的经历,无论是已经播出的180集《记住乡愁》,还是长篇小说《农历》、随笔集《寻找安详》,之所以能够被观众和读者接受,除了内容的原因外,就是把深奥的中华传统文化通俗化、故事化、文学化、现代化,让她们有人间烟火味,有日常人情味。对此,在2017年10月17日宁夏党委宣传部给我安排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分享会上,我以如何让传统文化被现代人“可用、愿用、常用、广用”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肯定和认可,这“四用”,是我在多年的志愿者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要想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和传统媒体产生自信,认识到不可替代性很重要。随着网络和手机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是受到了冲击,但是,任何时候,发行商都代替不了生产商,发行商的生存靠优质服务,生产商的生存靠品牌产品。无疑,《新消息报》已经成为宁夏大地上重要的传媒品牌之一。如何守护并擦亮这一品牌,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我看来,要想守护这一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新媒体不具备的功能。与此,《新消息报》开辟的许多“深度”栏目,开展的许多传媒化公益行动,都是成功的范例。特别是“新消息·新学堂”的大受欢迎程度,让我们思考,如何把品牌价值转化为服务百姓社会的生产力。
正如西方技术的发达不能代替中华传统文化的功用,新媒介的发达同样不能代替传统媒体的功用,快餐是方便,外卖是快捷,但永远代替不了母亲手擀面的味道。
愿《新消息报》在新的一年里为广大读者守住中华文化“手擀面的味道”,让读者从品牌媒体提供的特有的“农历”和“安详”中获得不可替代的幸福感、安全感。
也借贵报向祖国和人民,向大地和岁月,向所有读者朋友,致以深深的新年祝福!愿新时代新年景,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
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农历》等十余部;有中华书局版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行世。
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年俗》《记住乡愁》文字统筹。
提出安详生活观、安全阅读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受邀到央视等单位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及多省市演讲,受到欢迎。
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
已经给《新消息报》写了三年新年贺词了。每年这时,都在《记住乡愁》剧组,都是冲刺的时候。友人的约稿让人感慨,也让人感动。感慨的是,岁月匆匆,转眼之间,一年已过;感动的是,朋友的情深意厚,年年相约,岁岁相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06001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