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擀 毡

擀毡2.jpg

  擀毡始于宋元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作为当时蒙汉交界地带的中卫,擀毡得到了广泛传播发展。毡主要用做炕褥、披风、帽、鞋等,保暖而有弹性。随着现代生活的步伐,这项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的技术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擀毡1.jpg

  2009年,擀毡入选首批自治区非遗代表名录扩展项目。

  代表传承人:杜海明、杜占明

黄河石鉴赏

黄河石鉴赏2.jpg

  黄河石以其独特的质地和丰富的纹理成为许多玉石爱好者竞相收藏的对象。其中,造型和花纹独特或相似于某种文字、动物、事物的视为佳品。

黄河石鉴赏1.jpg

  黄河石鉴赏既是对黄河石质地、纹理、造型全方位的鉴定,最终对其价值进行定位。

  代表传承人:石建武

剪 纸

剪纸4.jpg

  中卫剪纸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为百姓家庭增添喜色的艺术形式。可分为折纸、迭剪、衬色、套色、拼色、染色、填色七类。题材以人物肖像、祥禽瑞兽、草木花卉、劳动生活等为主。

剪纸2.jpg

  优秀剪纸作品以图像象征、谐音等寓意,通过巧妙组合,使作品表达出深邃内涵。

剪纸1.jpg

  2007年,剪纸入选首批自治区非遗代表名录。

  代表传承人:伏兆娥、伏兆风、伏兆苗、周国霞、周风月

皮影戏

皮影戏4.jpg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是以兽皮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皮影戏3.jpg

  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曲调唱讲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卫皮影戏以闫家班的最为代表。

西夏瓷烧制

西夏瓷烧制1.jpg

  西夏瓷烧制是以模仿古代西夏瓷器器型、雕刻、纹理和烧制工艺的一种烧制瓷器的技艺。

西夏瓷烧制2.jpg

  西夏瓷多以灰褐色为主要釉彩颜色。其中,剃刻花的雕刻技法作为西夏瓷最具代表的雕刻方式,以其独特的纹理成为西夏瓷烧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代表传承人:童尧

铁 艺

铁艺4.jpg

  中国铁器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

铁艺3.jpg

  宋代时期,有大量铁质雕刻作品出现,风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杭州岳飞墓、秦会夫妇像等。形成于明清时期的芜湖铁画,可以说是纯正的中国铁艺,至今异彩纷呈,成为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代表传承人:徐佳

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5.jpg

  水印木刻是我国传统木版水印与版花相结合,吸取中国画水墨技法,用水墨和水性颜色在吸水性的宣纸、滤纸上印制的木刻版花。又称水印套色木刻、水印创作木刻。

水印木刻2.jpg

  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独特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拓印效果。

  代表传承人:张克勤

  掐丝画

掐丝画5.jpg

掐丝画3.jpg

  掐丝沙画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装饰画,采用金属丝、彩纱为主要材料,通过金属丝勾勒图案轮廓,用淘洗好的彩纱填充色彩,以特殊胶水调配均匀填充在金属丝中,形成线条清晰流畅,彩沙粒粒可见的独特装饰效果。

  代表传承人:沈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