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珍葫芦烫画
流传在石嘴山地区的“葫芦刻画”主要是以陶瑞珍为代表的一项传统民间手工艺项目。自治区级非遗葫芦刻绘传承人陶瑞珍技艺精湛,将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及诗词书画等艺术题材,通过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等工艺,完整刻画在葫芦表皮之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
2013年,陶瑞珍女士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成立了葫芦种植合作社,持续开展葫芦种植、葫芦刻画、烙画工艺培训等实践,其作品多次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参加全国各类大型文化展会,并屡次获奖。同时,她的葫芦种植合作社,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在多所小学、中学及大专学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宣讲、培训活动;葫芦合作社的文化展馆年平均接待参观游客6000多人。
陶瑞珍女士常年开办培训班,对葫芦刻画爱好者、周边村民、残疾人等进行葫芦种植、刻画的培训,广泛带动本村村民及残疾人家庭种植葫芦、刻画葫芦,领导乡民创业致富,创造就业机会,被当地政府誉为“小葫芦烫出致富路",是石嘴山市民间工艺、乡村创业、文化致富的闪亮名片。
贺兰山版画
贺兰山版画在石嘴山市兴起,经刘光成等人传承和发展,现已成为石嘴山市乃至全自治区版画界的一面旗帜。
贺兰山版画纯手工制作,作品多以石嘴山市自然风光,工业题材为母题,反映石嘴山市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它在取材、构图、刻作、拓印等不囿于成法,版种多样,作品种类丰富,早期主要以黑白木刻和油印套色木刻为主要版种,以木代纸、以刀代笔,融合了“现代农民画”的精华和现代版画艺术的新技法,具有浓郁的石嘴山特色。
特色煤雕
大武口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号称“塞上煤城”,生产的“太西煤”更是被誉为“煤中之王”,享誉国内外。太西煤不仅书写过半个多世纪的经济辉煌,也就铸就了独特的文化艺术作品——太西煤雕。大武口煤雕以宁夏独有的文化为依托,独辟蹊径,不但称为本地区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独领风骚,在群芳争艳、色彩斑斓中,透出自己的古朴典雅,称为独树一帜的乌金艺术。煤雕作品主要以版画结合岩画的形式,创作出浮雕、人物肖像、精美的京剧脸谱等上千种室内外装饰作品,收藏价值颇高,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工艺美术品。随着石嘴山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煤雕艺术家在色彩图案上进一步展现石嘴山的地域文化,突出煤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展现石嘴山太西煤雕的魅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吸引海内外游客一睹其风采。
折红旭手工剪纸
折红旭是我市第一个自治区级剪纸项目传承人,折红旭剪纸讲究刀味和纸感,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折红旭的民间剪纸是传承陕北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演化成具有显目艺术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民间艺术。她的题材内容广泛,艺术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移民文化特色,又融合了回族民间剪纸的乡土气息。
作品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等艺术特征。她的作品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及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