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舞狮
张庄舞狮起源于明代。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张氏人家从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迁至今中宁县石空黄庄村一带垦荒种地,兼营羊皮筏子黄河摆渡生意。
为了强身健体,他们自创武术操,后来又添加了舞狮的套路,作为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在这一地区世代传承。
明末清初,有姓曹、姓梁两位武术大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使他们的武术、舞狮套路更加灵活多变,发展提高。到民国年间,又经山东一位大师孙占魁的精心指导,技艺水平更加精湛,进入极盛时期,此时张庄舞狮已打破家族传承局限,因其动作灵活,套路多变,易学实用,强身健体,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
张庄舞狮在极盛时期,有90余种套路。
现在传承下来的有20余种。文耍最为精彩的是四门斗地。
狮子搜山(狮子围绕桌子的四条腿玩,12张桌子,4米多高,取单数叠层,搭建高台,最高共用十八张方桌,现在以六张桌子封顶。表演时,两人顶一张狮皮,一人玩狮头,一人玩狮尾。
狮头从正面第一张桌上穿进,从对面上到第二张桌上,依此类推,蛇形而上,直达台顶,狮子在台顶上玩耍多种高难度动作及套路,有黄鼠吐牙、冲天炮、锅底靠、双风贯耳、鹞子翻身、金鸡独立、扁担式、长拳式、燕子衔泥、雪花盖顶、前空翻、后空翻、三编脚、黑虎掏心、前扫腿、后扫腿、间脚等。表演惊险刺激,扣人心弦。
在锣鼓与喝彩声中,表演进入高潮。翻天印(把最上面的一张桌子翻过来,四腿朝天,二人舞狮,在四条桌腿上轮转舞动,像搭黄瓜架一样。
二人跳跃在四条桌腿上,动作精彩又惊心,最后二人协同,张开狮皮,从4米多高的桌腿上腾空而下,其景极为惊人 。
现存武术十几种:大小洪拳,对子拳,青年拳,空手夺刀,空手夺抢,单刀破花枪,单扎枪,对扎枪,五尺单人棍,三节棍等。
舞狮的有关器具主要有狮子两个、鼓镲器乐、刀枪棍棒,桌子、好汉狮子鼓乐谱等,舞狮全身服装主要有黄黑两色,武士黑色服装,红腰带,武术巾等。
张庄舞狮的极盛时期大约在1940—1958年间。
这期间,张庄狮子名气很大,逢年过节、庙会,不但在关帝耍,还要到枣园、石空,过河到宁安、恩和、鸣沙等地耍。
张庄舞狮至今已传至第八代。最早传承人是张吉强,属于家族传承。
2013年9月,张庄舞狮经审批进入校园,中宁八小成为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在中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和文化馆的关心帮助下,在第六代传承人张正洪的积极参与指导下,专业人员对八小的300多名舞狮爱好者进行舞狮与武术的指导训练,取得了可喜成绩。
多年来,张正洪带队参加区内外各类节庆赛事活动,多次获奖。
2014年2月经自治区文化厅选派,张庄舞狮代表性传承人张正洪带领自己的弟子赴贝宁参加了“欢乐春节”巡游表演活动,受到贝宁共和国文化与体育部领导的接见,赢得了贝宁人民及当地华人的好评,得到国家文化部及自治区文化厅的肯定。
2012年,张庄舞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