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 “柔性”优化人才供给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正在进行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中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12月25日,向客户提及企业柔性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发事业部总经理赵黎明满脸自豪。

    来源:宁夏日报

  • 凝智聚力 促进科技创新

    近日,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与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签约暨电力电子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这是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宁夏企业首次在东部发达地区建立研发中心。”12月26日,宁夏凯晨电气企...

    来源:宁夏日报

  • 打破国外垄断 自主创新煤气化技术

    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12月25日,记者走进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上”的大型测试仪器,该校全职引进的含碳基质高温气化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每天在...

    来源:宁夏日报

  •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 为企业提供无限动能

    12月18日,宁夏银川大河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研发的汽车发动机珩磨生产线正式出厂,目送载着汽车发动机珩磨生产线缓缓驶出厂房的卡车,公司董事长张宏军自豪又激动。

    来源:宁夏日报

  • 收获踏踏实实的果实

    马路修到家门口,住楼房、开汽车、有钱花,这样的好日子,曾经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在我的努力下,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般的幸福生活。”今年49岁的马秀明1991年从固原市泾源县移民至银川市西...

    来源:宁夏日报

  • 带动乡亲一起过上好光景

    12月25日,冬日里的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安宁平静。在位于镇苏路上的康养源手工醋酿造厂里,一个个巨大的酿醋坛子摆放整齐,醋香溢满厂房的每个角落。

    来源:宁夏日报

  • 一针一线绣出精彩生活

    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多数家庭都是男人在外打工,妻子留守在家。男人在外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而留守在家的女人们也不甘落后,除了把老人孩子农田照顾好外,还在一起做起了手工艺品加工项目赚钱,开创...

    来源:宁夏日报

  • 新家园激发返乡创业热情

    隆冬时节,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的田地间一片冷清,然而在返乡创业大学生方琦的养殖基地里,却是活力四射,时不时有客户前来订购肉兔。今年30岁的方琦,目前的身份是宁夏祥宏富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来源:宁夏日报

  • 移民搬迁“催生”幸福生活

    “如果早搬来几年,生活肯定又是一个样儿!”从泾源县黄花乡店堡村到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已20年有余,提及搬迁,王陕福仍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来源:宁夏日报

  • 志愿心 报国情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来源:宁夏日报

  • 这些发明专利,挺“神”的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2018年全区申请专利量9839件,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发明专利2986件,增长16.6%。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4.57件,比去年增...

    来源:宁夏日报

  • 李士村“土方”酿出新生活

    “用手工胡麻油炸的油饼又香又酥,用自家酿的醋拌菜、调味,甜酸可口。”12月17日,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刘根代和妻子夸赞着自家手工作坊的醋和香油,言语间洋溢着自豪。

    来源:宁夏日报

  • 雨强村粮油厂复生记

    12月16日,看到“沉睡”了一年的粮油加工厂产出第一批3吨灌装胡麻油,盐池县冯记沟乡雨强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云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只生产2天,就产生纯利3万元,这下给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2.4万元的分红就有...

    来源:宁夏日报

  • 金凤区脱贫攻坚下“绣花功夫”

    12月17日记者获悉,今年银川市金凤区严格按照国家脱贫退出程序,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41户809人,丰登镇和丰村、良田镇园子村等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在3%以内,达到贫困村脱贫出列条件。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