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2019.7.31第三十三期
2019-07-31 07:53:23   
2019-07-31 07:53:23    来源:宁夏新闻网

【民生周刊·法治】    【民生周刊·财富】    【民生周刊·教育】    【民生周刊·健康】

1.jpg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区把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和布局,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引领全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部署、强力推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环境好、空气好,如今城里人都开始羡慕我们村里人的日子。”细数舒适的生活,农民们笑逐颜开。而这只是我区现在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补短板:村容村貌环境更宜居

  仲夏时节,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在青山环抱下展露出美丽新“容颜”。

  7月16日16时许,村民齐变祥从田里劳作回来,村头树下已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纳凉。郁郁葱葱的青山、错落有致的白墙红瓦民房、整洁有序的村道、路边艳丽的花朵,这一切都构成村民心中的“天堂”。

  “以前,狭窄的巷道两侧堆放着各种垃圾,看着就觉得堵得慌。冬天买一车炭,没有路车进不来,只能放在村口,用三轮车一车车拉到家里。现在,走在整洁的巷道,心里敞亮多了。”齐变祥说。

  白色院墙整齐干净,灰色青瓦巧妙镶嵌在屋檐上,飘扬的红旗分外红艳。推开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村民马四虎家大门,清爽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地上几乎一尘不染,连散落的树叶都难见踪影。“过去,村庄环境差,大家心情也不好。自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街道干净了,每天都想出来走一走,和邻居唠唠嗑,大家关系好了,心情也舒畅。”马四虎说。目前,泾源县先后建成泾河源镇、六盘山镇、兴盛乡、大湾乡、黄花乡5个美丽小城镇,其中泾河源镇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同时全县建设了88个美丽村庄,美丽村庄覆盖率达91.7%。

  目前,我区已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的有167个,占全区乡镇总数86.5%;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有1123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0%,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的有19个。

  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脏乱差”问题,我区立足“五清一绿一改”,相继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村庄清洁行动覆盖所有行政村,参与群众达85.6万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2.8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39.2万吨、残垣断壁7.3万处,绿化植树12.3万株。

  美环境:农村环境整治描摹“新画卷”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环境改善了,村民也住得舒心啦!”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农民吴月英说。该村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着手、从改变生活和习惯入手,以“小家”的净,促“大家”的洁。朱渠村“最美庭院户”全面完成评选、命名、挂牌,“电子庭院”成为环境整治的亮点之一,二维码名片实现了家庭的宣传展示、常态化创建、互观互学,“扫一扫了解我的家”实现了一时美到持久美的延伸。

  目前,我区充分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吴忠市利通区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保洁作业机制,做到农村存量垃圾全部清零、新增垃圾“日产日清”,被列为全国1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今年,我区抓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制,按照村庄规划与基础建设相结合、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垃圾处理与村庄清洁相结合的步骤,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一批“精品”村庄显山露水,眼见为实的变化得到群众的点赞和支持。(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032.jpg

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村民马四虎在自家的庭院收菜。马忠摄

033.jpg

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村民马四虎在自家的庭院收菜。马忠摄

  相关链接

  乡村文化生活“动起来”

  节能路灯 点亮村民心

  “积分制”让小庭院成功逆袭

  清洁能源村的“里子面子”

  【法治扫描】永宁清理乡镇垃圾40余吨 灵武拆除40座违建厕所 红寺堡助力“绿水青山”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