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法治】 【民生周刊·财富】 【民生周刊·教育】 【民生周刊·健康】
编前语
医生和病人本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就有可能剑拔弩张。医疗纠纷不仅让患者及家属痛苦,也让医疗机构头痛,双方孰是孰非,一言难断。2012年,我区成立了宁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独立于医患之外的第三方调解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9年6月30日,宁夏医调委在全区范围内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案件2532件,调解成功2153件,成功率达87.84%,总协议金额约1.12亿余元。
2018年10月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法律地位。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人民调解有哪些优势?对纠纷当事人双方有哪些益处?患者一旦遇到医疗纠纷,又该如何依法进行处理呢?
宁夏调赔结合模式:
将医患纠纷止于萌芽
“8年来,随着宁夏医疗纠纷调赔结合模式的推广,有效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也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9月1日,宁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姚兴宝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医疗纠纷调解结案满意率达95%以上,“有纠纷就找医调委”已在患者当中形成共识。
调赔不是和稀泥
姚兴宝说,医疗纠纷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准确把握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分析谁错谁对、错在哪里、占比多少。
2013年11月,李女士因左眼不适在我区某医院住院治疗,医院诊断其患有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为其做了局部麻醉眼部手术。2014年3月,李女士觉得左眼视力越来越差,经2次复诊,被诊断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7年7月,李女士在上海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眼失明。
本想手术治疗左眼,术后却发展成失明,这让李女士痛苦不堪。她曾咨询区内外多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无法给予有效治疗。
“我认为2013年的手术做坏了我的眼睛。”2018年,李女士找到医院要说法,要求院方赔偿20万元损失。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于是,李女士和医院均向宁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医调委副主任张丽娟依据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历及相关材料,组织医学专家进行评鉴。专家组查阅李女士的病历,认真核实医方诊疗过程,给出了评鉴意见:医院承担次要至同等责任。
2018年12月,经宁夏医调委调解,医院一次性赔偿给李女士8万元,医患双方对调赔结果均表示认可。
从医患双方提出调赔申请,到调赔终结,仅用了短短20天。
“相比较走诉讼途径最终容易形成医患间对立的局面,医调委调解容易促使医患间和解,通过沟通达成彼此谅解,能极大缓解了医患关系,有助医患和谐。”姚兴宝说。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赔体系,宁夏医调委每年平均受理的医疗调赔纠纷约400件,调赔结案满意率达95%以上。
据了解,2012年底宁夏医调委组建后,在全区范围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体系,实行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分担的“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处置工作机制。宁夏医调委成员由涉及医学、法律、保险、司法鉴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调解采取依法疏导、说服的方式,促使医患双方消除隔阂,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赔协议。医患双方在达成协议后,相关保险公司经纪会协助医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再根据医疗责任保险统保条款进行理赔。
高效调赔得民心
患者张某酒驾后与大货车相撞,在送医救治过程中,医生诊断其肠内一处破裂,进行手术缝合,术后张某回病房后出现休克死亡。张某早年离异,父母年迈体弱,其前妻向宁夏医调委提出调赔申请。
调解中,因双方意见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患者家属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该起医疗纠纷,宁夏医调委始终关注,并随时与法官保持沟通,跟进纠纷进展,参与协调。
“医调委调解用时最长6个月、最短1天,平均周期为30天,远低于同类案件1至3年的诉讼周期。”张某家属思虑再三,放弃了诉讼,再次选择了医调委调解纠纷。
在医调委专家的努力下,20天内医院和张某家属双方达成调赔协议,由医院向张某家属赔偿20万元。
“我若是走诉讼程序,一年半载官司也结不了。由医调委专家出面调解,促成了纠纷快速解决。”张某家属事后对医调委表示了感谢。
据了解,“调赔结合模式”的建立已经改变了我区多年形成的“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不良现象。医疗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经司法确认后可强制执行。调赔不成者,仍可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或法律诉讼等途径继续解决。(记者 李 锦)
知“调赔锦囊”解医患纠纷
“2016年的事儿,都过这么久了,万一原始单据找不到怎么办?”患者家属问。
“涉及到赔偿问题,一定要原件,毕竟调解赔偿要遵守法律程序,你再回去认真找找。”宁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部副主任梁惠平说。
自从有了医调委,医疗纠纷有了新的化解途径,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院选择通过这种便捷、快速、专业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医调委副主任张丽娟介绍,医调委在接到医疗纠纷受理要求后,会对纠纷性质进行判定,确定属于医疗纠纷的,申请调赔须双方自愿,有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同意调赔的纠纷,医调委都不会予以受理。
提交材料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及纠纷医院前后就诊的相关病历,相关辅助检查X光片等。患方提交材料时应注意申请书或事实材料中提出的赔偿金额及赔偿明细,并要求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实所受损害及产生经济损失的依据。医方提交材料时应注意,主治医师或护士的诊疗或护理经过、科室讨论记录、院方答复意见,要求有相应签字、盖章的有效书面材料。“一定要提供真实客观的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证明材料。”张丽娟说。
调赔被受理后,经过立案审查、前期调查、医学评鉴、责任认定、调解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结案。“我们的证据收集、工作流程以及案卷整理收集都严格遵照法律程序和要求,不敢有一丝马虎。”张丽娟说,卷宗归档后,医调委还要对案卷进行抽查,按案卷的20%抽取,每季度抽查一次。同时,还要梳理纠纷中所认定的医疗机构过失过错及引起纠纷的原因,形成书面风险建议,提出加强或改进建议,反馈给医疗机构。
目前,自治区医调委医学专家库里拥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500多人,同时还有法律专家库,其中大部分都拥有律师资格证等专业资质。“既然是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就一定要凸显‘专业’水平。”张丽娟说。
多年的纠纷调解让张丽娟感受颇多,她提醒患者,就医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一旦出了事儿,也要正当维权,而不能过度维权。
“对于医院来说,治疗也是有风险的,一定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张丽娟说,建议医院从自身做起,建立风险防控意识,避免对患者病情状况重视不够等情况,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无预测、诊疗中因病情重存在多种风险、告知沟通不到位、未尽到术后监护职责、纠纷发生后维权方法简单直接等行为,都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记者 刘惠媛)
既要通“梗阻”又打“预防针”
“一般来说,医疗侵权案件处理起来很麻烦,要两三年才会有结果。这次通过法院诉前鉴定程序,我的案子很快就调赔成功了。”日前,银川市民张某拿到了银川市兴庆区法院出具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调解书,脸上露出了笑容。
诉前鉴定打通“梗阻”
张某的直系亲属吴某某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到某医院就诊,医院给吴某某进行了脱水降颅压治疗,但患者终因脑出血导致脑损害、中枢神经衰竭致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2018年年底,张某怀疑吴某某的死亡与医院神经内科的诊疗行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遂将就诊医院诉至兴庆区人民法院。
“兴庆区法院之前受理的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一般鉴定程序要耗时半年甚至更久,一个案子从立案到结案将近一年,当事人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容易滋生烦躁的情绪,不利于矛盾化解。“兴庆区法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4月,该院借鉴“乐安经验”和“焦作经验”,在全区法院率先推行医疗纠纷诉前鉴定程序,引导当事人在起诉前先委托司法鉴定。
2019年年初,兴庆区法院医疗纠纷合议庭受理吴某某一案后,立即启动诉前调解、鉴定模式。该案自正式立案、送达到开庭仅用了25天,又经审判员、医调委共同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赔协议而息讼。这是该院推出诉前调解、鉴定举措后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诉前鉴定打通了鉴定难、鉴定周期长的‘梗阻’,使程序运行更加顺畅。依据诉前鉴定程序作出的鉴定报告,法院更易于调赔,即使调赔不成进入诉讼程序,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裁判。”该负责人说。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很复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能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但这些鉴定机构大都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鉴定时间长,有时候一份委托鉴定要等一年。”兴庆区法院民三庭医疗纠纷合议庭法官宋乔告诉记者。
兴庆区法院推行医疗纠纷诉前鉴定程序后,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院受理人身损害案件共99件,其中医疗案件24件,委托诉前鉴定13件,诉前调解成功16件。
为医患纠纷打“预防针”
今年,兴庆区法院法官柴敏就适用诉前鉴定程序,对申某某等诉银川市某医院医疗损害纠纷一案进行调解。4月中旬,诉前鉴定意见书作出后,审判员立即组织双方诉前调解,未果后转立案,后又委托医调委调解,于5月25日出具民事调解书,系统显示,审理期限仅1个月。
据了解,兴庆区法院民三庭医疗纠纷合议庭设立于2012年10月,合议庭内有审判长一名,案件分配采用小集中、大分散的原则,全庭审判人员均参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纠纷案件的规范审理,近3年来,合议庭与医疗调解委员会达成共建协议,通过委托调解,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共同参与处理重大医疗纠纷等方式处理医疗纠纷,处理医疗案件“调诉对接”机制工作,在医调委设立“医疗纠纷巡回法庭”,建立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通过诉讼对接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案件共计354件。
“通过对法院受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进行统计发现,涉及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案例共22例,占到了已结案件的20%以上,告知不充分已成为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法院先后在银川市中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医大总院等多家医院举办座谈及讲座,并组织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观摩庭,对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医务人员说明告知义务的重要性、提高医疗安全任职水平和纠纷处置能力、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等方面,从法律层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医患纠纷打‘预防针’。”兴庆区法院负责人说。(记者 张 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