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 这支“雷锋”服务队 为闽宁镇充上“共富电”

    4年前上映的电视剧《山海情》里的吊庄移民曾为通电发愁;2024年,同样的土地上,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银川闽宁山海情(永宁)共产党员服务队已用刺绣电商、智能灌溉和红色网格,编织出一张新时代的“共富电网”。这不...

    来源:新消息报2025-03-26

  • 她把宁夏风土“酿”进葡萄酒中

    宁夏贺兰山东麓,这片曾被风沙侵袭的荒原,如今已成为世界葡萄酒版图上不可忽视的“紫色明珠”。这里的故事,绕不开一位女性——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副会长、贺兰晴雪酒庄联合创始人张静。

    来源:新消息报2025-03-25

  • 新式茶馆留住匆匆脚步 手工作坊编织情感经纬

    在城市蓬勃的脉动里,文化与生活正以崭新的姿态交织共生,奏响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新式茶馆中,茶香袅袅升腾,品味生活的闲适;手工DIY工坊内,双手创造美好,重拾内心的宁静……今天起,本报推出探访城市消费...

    来源:新消息报2025-03-24

  • 【乡村行记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乡村阿瑞:这里的土地需要被看见

    马瑞,30岁,中宁县大战场镇元丰村人,抖音账号“乡村阿瑞”在全网拥有粉丝40多万人,致力于推介家乡优质农特产品。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21

  • 将芳华播撒在大地上

    平罗县凭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培育的种子因产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而享誉全国。平罗县也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种子加工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20

  • 我的机器人工友

    从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到第九届亚冬会上的高效巡检,机器人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国电巡检机器人、机器人餐厅、新能源充电机器人……在宁夏,机器人同样在多种生产生活场景中一显身手。目...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8

  • 新农人兴农梦

    蒋学鹏,27岁,贺兰县常信乡桂文村人。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从事肉牛、肉驴养殖,并在村里流转84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还经营西红柿加工厂等。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7

  • 逐光的“侠客”

    她就像一束光,穿透了生活的重重乌云,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在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坚韧、自强和大爱。她用行动诠释着: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苦难,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前行,就能创造出属...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4

  • “范鸡蛋”为村民贩鸡蛋

    29岁的彭阳县小岔乡耳城村村民范文芳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范鸡蛋”。2023年至今,她已将8万余枚彭阳朝那鸡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带动周边29户村民发展养殖业。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3

  • 六盘山鸟类朋友圈为何持续扩大

    自2016年开始,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以跟踪观察、拍照记录等方式系统地监测鸟类。每天清晨,当我推开救护中心的宿舍门,听着远处的鸟鸣声与溪水声交织,总忍不住想起30年前刚入职时这片山林的模样:那时,金...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2

  • 贺兰山岩羊的生存智慧

    3月7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杨蕾讲述了亲历岩羊保护工作过程中,见证的岩羊的生存智慧。岩羊是偶蹄目动物,其蹄子的脚趾间距很宽,脚趾能灵活地分开,攀登时,蹄子能插进岩壁缝隙,牢牢地卡在岩...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11

  • 雪豹能否在贺兰山“开枝散叶”

    “保护区最近一次拍到雪豹的身影是在2024年11月。”3月3日清晨,春寒料峭,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朱亚超正在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近期雪豹影像。她向记者介绍,这些雪山隐士昼伏夜出,白天躲在...

    来源:宁夏日报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