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期待都有回应
“用心用情用力”——这是近日自治区人大交办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审议意见时,提到的6个字。
看似再寻常不过的6个字,所蕴含的,是一份贯穿始终的力度和温情。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站在岁尾,悠然回望,从记忆的存储中首先跃然而出的,却是一条“小稿子”:银川市金凤区银凤简易楼小区门口一段200多米长的小巷,于近日动工改造。这条巷子,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路面破损、凹凸不平,但因涉及拆迁等多重原因,迟迟难以纳入改造计划。就是这样一条隐身于城市深处的偏僻小巷,足足让社区为之奔波了数年。在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持续沟通协调下,今年终于被纳入金凤区民生项目工程,开启了改造之路。之所以印象深,是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说的一句话: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而这,正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所在,也是民生实事从未缺席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根本所在。10个方面35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超百亿元,为的,就是要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就业、养老托育等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谋在实处,更干在实处、细处。
岁末年初,正是各级政府交账的时候。海宝福地苑的华丽转身,社区老年大学里绽放的银龄芳华,还有不负青春“创”出广阔天地的青年创业者,移民村里的美好生活……每一份忙碌,都在用汗水浇灌着生活的美好;每一项工程为城市带来的进步,踏出的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前进足音。“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那一张张随处可见的满意笑容,才是年终报告里最厚重的底色。(记者 杨晓秋)
海燕村里的美好生活
大棚种植实现了冬季务工。
“掌柜的,今天外面冷,穿厚点。”12月20日8时,家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的杨生梅见丈夫马守成准备出门,再三嘱咐。
杨生梅一家原本生活在海原县一个较为偏远的小村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里以种地和养殖为生,收入微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2017年,他们搬迁至惠农区后,夫妻俩找上了工作、挣上了工资,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在海燕村千亩设施园区打工,每月能挣4000多元,老马打零工每个月也能挣3000元左右。此外,家里还养了20多只羊。更重要的是,搬到这里后,孩子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我家老大和老二都考到银川的职业学院了。”杨生梅欣慰地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眼下的海燕村,基础设施完善。村民杨世宽一直在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上班,妻子在纺织厂上班,两口子都挣上了工资。“我们村上的文化娱乐设施很丰富,村里的卫生、绿化也相当好,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美。”杨世宽说。
说起移民搬迁后的生活,大家总是会提到村里公认的“能人”杨世奎。2019年,杨世奎成立了石嘴山市惠农区海农赢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当年便开始持续向周边的用工基地输送剩余劳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海燕村60岁以上,无法在企业务工的人员,通过合作社输送到田间地头,让更多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截至目前,海农赢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约5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650万元。“我过上了好日子,一定不能忘了身边的困难乡亲。”作为老党员的杨世奎已经连续两年出资慰问村里的残疾人和困难户。
如今,海燕村家家户户的生活蒸蒸日上,村里先后建起了千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菌菇种植园区、肉羊养殖园区、创业示范基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持续壮大。昔日的贫困村,已蜕变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记者 马忠 文/图)
“老友之家”里说温暖
销售人员介绍适老化产品。
智能马桶、智能腕表、无障碍扶手、坐便椅、智能手环……12月19日,当记者走进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大楼店六楼的“老友之家”专区时,眼前的适老化产品琳琅满目。“结合群众对适老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我们设置了‘老友之家’专区,不仅丰富了商场商品品类,带动了银发经济,更让有需求的群众有了线下集中选购的地方。”新华百货老大楼店工作人员说。
“前段时间相关部门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我专门到老大楼选购了3件共6000多元的适老化设施,政府补贴后,个人只承担了一半的费用。”家住银川市金凤区五里水乡小区的居民朱春节告诉记者。借着补贴政策,他为年事已高的母亲选购了紧急报警器、膝部固定器和制氧机,“不仅方便了母亲,也为家里省了不少钱。”朱春节为这项补贴政策点了个大大的赞。
9月24日,我区全面启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工作,补贴资金采取“先到先得、补完为止”。“此次适老化产品的购买热潮也超出我们的预期,截至目前,补贴资金已经提前用完了。”自治区民政厅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处处长宋亚东说。
今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不断优化政策支持方向和标准,分批次公开征选298家自愿参与、信誉良好的商家,设立2000余个销售点位,覆盖全区所有县(区),提供上万种居家适老化产品供老年人选购。仅“焕新”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近3万名老人购置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4万余件(套),带动全区银发消费超2亿元。
“希望这样的好政策能够再延续。”采访中,群众在对政策赞不绝口之余,也期盼着“焕新”持续增温。“目前各地民政部门正加快审核进度,对审核不通过及退货退款等情况的补贴资金及时回收后重新注入资金池,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准确用到老年消费者身上。”宋亚东说。(记者 刘惠媛 文/图)
海宝福地苑的华丽转身
孩子在改造后的小广场玩耍。
说起银川市兴庆区海宝小区福地苑,很多老银川人都知道。这个小区的13栋住宅楼是1998年至2000年期间建成的,因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地下管网老旧破损等原因,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看着一路之隔的福川苑小区改造后崭新漂亮,我们非常眼馋,就盼望着也能改。”小区住户李德泽2014年住进了海宝福地苑,“入住后发现,小区道路破损,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绿地里四处斑秃,很不好看。”
2022年,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海宝社区通过入户、网格微信群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征求福地苑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居民一致同意,并表示最好能“按照福川苑的改造标准改造”。
经海宝社区申请,2023年和2024年,福地苑先后进行基础设施、环境和节能等改造,同时,修缮道路,建设健身场地和休闲设施,安装了节能门窗和隔热材料,增设垃圾分类投放点,并补种绿植,铺设透水砖,设置充电桩等。从基础设施维修到节能保温,从改造前征求意见到改造中聘请居民当“质检员”,在社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改造全过程,一个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实实在在地提高着改造的质量。经过两年多改造,一个全新的海宝福地苑出现在居民面前。“改造前,我家冬天室温十七八度,现在平均都在二十三四度,特别暖和。小区环境好了,经常能看到居民坐在小广场的长椅上聊天。”李德泽说。对于小区的变化,居民张淮雄也止不住点赞:“现在小区道路平坦宽敞,以前那些坑洼和狭窄过道都没了,大家出门散步、买菜特别方便,再也不用担心磕磕绊绊了。”
“自从小区改造后,卫生死角少了,邻里间的矛盾也少了,让我们腾出更多精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海宝社区党委书记韩莎莎说。(记者 杨超 文/图)
社区老年大学绽“芳华”
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老年大学舞蹈班在排练中。
12月20日9时,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老年大学舞蹈班的学生们纷纷赶来上课。简单热身后,这群平均年龄超50岁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转头、扭胯、挺胸、转圈……不一会儿,就学完了一节动作。
段建侠是舞蹈课的学员之一。退休后,她原本发愁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偶然和社区工作人员聊天时,得知社区老年大学正在招生,爱好跳舞的她赶紧报名参与。如今,她已升级到提高班,成为社区蝶舞飞扬艺术团舞蹈队的成员。
“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在老年大学的另一角落,合唱课上歌声悠扬。40多位学员正跟随指挥的手势切换声部、变换唱法。“每次社区开展文艺活动,我们合唱班都会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很自豪!”休息间隙,学员李霞说,很多老姐妹看到我们唱得这么开心,也一起报名来上课,充实退休生活。
“别看学员们年龄大,但是他们很有毅力,有时候天气不好我们想把课延后,他们还坚持来上课。听着他们洪亮的歌声,自己心情都开朗了。”鲁银社区工作人员李梅说,社区住户过万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1600余人。为满足老年人的文体需求,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2020年鲁银社区老年大学成立,挖掘辖区内有文化特长的“银龄”能人担任授课老师,开设书法、形体、舞蹈、朗诵等课程,深受辖区老年人喜爱。目前,老年大学已招收学员500余人。
社区党委书记钱超介绍,依托党群活动中心,社区优化配备了党员活动室、书画室、棋牌室等,为居民们提供安全、舒适、洁净的活动场地。“今年,我们还把3号门前的空地打造成乐活健身广场,添置棋牌桌、健身器材、休憩长椅等设备,使居民们读书看报、观影听戏、唱歌跳舞、打球健身等基本的文体需求都得到了保障。”钱超说。(记者 张适清 文/图)
不负青春“创”出更大天地
贾宇浩与员工一起进行车辆设备检修。
“今年公司收益良好,我又新购置了几辆大型车辆,相信未来发展势头会越来越好!”12月23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宁夏宇鑫运输有限公司创办人贾宇浩谈及公司今年的成绩时说。
贾宇浩毕业于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短板,他在求职路上频频受阻。
一次偶然的机会,贾宇浩看到了“惠农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信息,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筹资创业,自己干!”贾宇浩下定决心回到宁夏自主创业。
2023年公司初创时,贾宇浩仅有4名员工。惠农区就业创业服务局依据相关政策,结合企业经营状况,为贾宇浩发放了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同时,贾宇浩还了解到,还款积极且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贷款到期后可续贷并享受贴息,累计有3次申请机会。
“这一利好政策让我信心倍增。”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贾宇浩精心经营着公司。随着业务的拓展和口碑的积累,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员工人数已增长至20人。在还清首次贷款后,贾宇浩再次依据政策成功申请到100万元贷款。
“现在公司年收入能达100万元左右。”在贾宇浩的精心经营下,他的运输公司在当地运输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我能成功创业,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成果,更离不开创业政策的有力扶持。”贾宇浩笑着说。
从外出“闯”到回来“创”,贾宇浩的经历只是宁夏众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宁夏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激励着他们勇敢迈出创业步伐,驶向梦想的彼岸。今年以来,全区人社部门为大学生创业贷款达1889万元。(记者 马照刚 文/图)
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北关社区组织“遇四说事”活动,就辖区金桥雅居小区上水管漏水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进行总结交流。
“柴书记,我家厨房水管漏水了,查不出原因,您快安排人帮忙看看吧。”12月12日,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金桥雅居居民郭宁霞急切地向北关社区党委书记柴青丽求助。“好,我这就联系人去看看。”放下电话,柴青丽立刻风风火火地联系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小区物业服务公司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三方分头赶往漏水现场。
“漏水是楼下上水管道年久失修生锈造成的,水从穿洞处漏出了。”在郭宁霞家里,中铁水务维修人员一边检查一边说,“遇上这类情况,需要住户同意后,才能更换上下楼层衔接处的水管。”
“水管漏水不是我家造成的,这个费用谁来承担?如果要均摊,怕是我们两家都不愿意。”此时,郭宁霞楼下的住户张秀丽也闻讯赶来。
“张姐,您放心。这截水管属于主管网管道,水务公司可以免费更换呢。”柴青丽解释道。
“如果直接更换整条水管,肯定得拆了我家的橱柜,重新装又是一笔额外开销。”面对一地的水,想到精心装修的橱柜要被拆得七零八落,郭宁霞也显得有些委屈。“我们再看看,一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柴青丽说。随后,她和其他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与水务公司、物业公司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最后经与两位业主协商,决定只更换橱柜底下一小截水管。
“都说有事要找书记‘拉拉家常’,没想到社区解决问题如此细致周到。”郭宁霞说。
郭宁霞家漏水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北关社区“我和书记拉呱呱”协商议事平台的创建。如今,这一平台已经成为社区与居民心灵沟通的桥梁。社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议事平台,将一件件群众关心关注的事纳入“拉呱”内容中来,不断通过“拉呱”化解矛盾、解决居民烦心事、闹心事和纠纷事。(记者 陈思)
普惠性幼儿园“幼有优育”
天汇里幼儿园的孩子在做游戏。
“当初买房时就是看中了小区里的天汇里幼儿园,如今二宝顺利就近入园,真是太方便了!”12月20日,面对记者采访,岳女士对家门口的普惠性幼儿园赞不绝口。
记者走进天汇里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休息区以及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教学用具映入眼帘。
“幼儿园现有老师54人,她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婴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经过了严格培训与考核,能够确保为婴幼儿提供科学、专业的照护与教育服务,同时幼儿园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天汇里幼儿园负责人李朝春介绍,作为普惠性幼儿园,政府为幼儿园提供部分财政支持,并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估,这种监管机制确保了普惠性幼儿园在教学质量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幼儿园在园幼儿352人,每月每个孩子的托儿费是430元,伙食费每天20元左右,相比周边私立幼儿园每月2800元托儿费、每天25元的伙食费,费用少了许多,的的确确为很多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李朝春说。
“天汇里幼儿园只是我们辖区普惠性幼儿园之一,这类幼儿园为辖区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让家长们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工作和生活。”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明芝说。
近年来我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快速发展,仅银川市今年就新建了16所普惠性幼儿园。(记者 陶涛 文/图)
社区康养的幸福畅想
通福家园社区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服务。
“我今天下棋赢了,我在这里很好,你们放心……”12月18日,在中房·幸福里银川市宜居康养中心,九旬老人陈女士给孩子打电话“汇报”着自己的情况。
银川市宜居康养中心是宁夏中房集团设立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满足居家和社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需求,银川市宜居康养中心组建专业化团队,依托宁夏中房集团的自有物业优势,开启了“物业+养老”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融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于一体,扎根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相比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完整社区则给居民养老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12月19日12时许,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通福家园社区食堂里飘着饭菜的香味,许多老年人在此就餐。
“红梅啊,孙子马上就要放假了。到时候你把你家孙子也带上,让孩子们一起来社区图书馆看书、写作业、玩耍。”刚在社区老年大学上完交谊舞课的张红玉和同学陈红梅一起商量着孙子们的寒假生活安排。
“这个社区环境好,功能室多,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活动和休闲娱乐。”通福家园小区居民杨军说。通福家园社区全力打造全国全年龄和谐友好完整社区,助老行动正在全方位展开。通福家园社区设置了老年大学,让来自周边小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圆了上学梦。
“我们希望,政府能帮助老年人构筑起更加科学的养老模式,了解我们的养老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让我们享受到更美好的晚年生活。”对未来,无论是张红玉、陈红梅,还是杨军,都有着共同的期盼。(记者 陶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