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国搜索 | 电子邮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传奇七星渠
2017-10-23 06:26:00   来源:新消息报

位于中卫申滩的新渠口。

王治涛主任向记者讲述老渠口的历史。

颇有气势的清水河小瀑布。

  2017年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的消息发布当天,新消息报人文报道组一行正在中宁的七星渠畔,寻访这条已有2000余年高龄的古渠的历史与神奇,成为古灌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批访客。沧桑的历史,久远的传说,现实的图景,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卫宁灌区历史悠久的古灌渠

  展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从甘肃中部冲出黑山峡谷流入宁夏境内,从在宁夏境内的流向来看,其由西偏南入境,至中宁转向北而偏东,纵贯整个宁夏平原。青铜峡屹立于中部,将平原分成南北两块。南块比较窄而短,称卫(中卫)宁(中宁)平原;北块比较宽而长,称银(银川)吴(吴忠)平原。

  引黄灌溉在中卫、中宁独成系统,称卫宁灌区,地理位置位于黄河沙坡头与青铜峡之间,是一条长120公里的狭长地带,渠河包罗面积658平方公里。卫宁灌区现有美利渠、跃进渠、七星渠等5道干渠。

  黄河在中宁县境内由西向东转向北偏东流入青铜峡,这一线坡陡流急,灌溉引水和排水畅利,历来是农业的稳产高产区。中宁县境内的七星渠是宁夏平原引黄干渠之一,与古老的唐徕渠、秦渠、汉渠、汉延渠齐名,是卫宁平原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引黄自流干渠。据史料考证,七星渠始建于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长渠流润”古渠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站,便是探访七星渠。

  采访车沿京藏高速驶向中宁县。窗外,已是一派深秋的景象,田野仿佛刚刚赶赴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回来,展露出丰饶过去后的倦怠。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生活在黄河水滋润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仍沿袭着千百年来的农耕生活方式,传统而自足。蜿蜒的渠汊形成一张巨大的网,仿佛大地的脉管,将汩汩流淌的黄河水引入田野深处。我们称黄河为“母亲河”,而生活在七星渠畔的人们,将这条渠称作“母亲渠”。

  七星渠畔多传说

  七星渠位于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下游,自中卫市沙坡头区申滩村黄河右岸取水,绕香山北麓,由西向东至中宁县新堡,改由西南向东北止于牛首山西南,全长120.6千米。七星渠东西横穿于宁夏卫宁平原和中部干旱带交界的重要节点上,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经过延伸、整治和提灌后,发展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三大扬水灌区的命脉,使宁夏自流与扬水灌区绿连一体,相映生辉。

  七星渠得名,相传因渠口有泉七眼,又说渠口居柳青、贴渠、大滩、李滩、孔滩、田滩等六渠之首,形若七星而得名。七星渠名称最早见于明《宣德宁夏志》。

  与宁夏境内其他古灌渠相比,七星渠呈现出更为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从七星渠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渠道开挖,到历代治水、经济发展,一系列传说故事与其相生相伴,造就了这条古渠流淌千年的人文风貌。

  七星渠边的故事包括“白马拉缰”“星渠柳翠”等神话传说,“羚羊寺传说”“羚羊夹渠的传说”“国朝岁贡风波”等史事传说,“钮道台跳黄河”“王道烈告倒山河”等人物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描述了灌区人民趋利避害、改造水利、人水和谐的画卷,充满自然和民俗风貌。有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甚至出现多个版本。比如反映七星渠开凿之初的传说故事“白马拉缰”,目前就有3个版本。择其一:

  古时候,宁安地区的老百姓要修一条渠引水灌溉,便从中卫县的马滩开渠口,经泉眼山过恩和、鸣沙到彰恩堡,但是这条渠今年挖好了,来年不是被沙子压了,就是被泥淤了,或是被山水冲垮了,总是修不成,老百姓受了大苦又种不上庄稼,真是“苦苦菜拌黄连”,日子难过得很。这年又到开春,百姓建议再来修渠,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同上渠上,可渠怎么走向,仍是个大问题。一天夜里,群众选出来的渠官做了个梦,梦见一匹白马拖着缰绳从南山边走来,走的路线和天上的北斗七星形状相似,他有些奇怪。第二天天一亮,他到山边一看,果然有一条时现时隐的绳印,于是他指挥民工按照绳印挖渠,渠挖好后,果然畅通无阻,解决了种庄稼淌水的问题,并在白马隐去的地方修了一个寺,叫白马寺,纪念白马的功劳,把渠叫做七星渠,意思是像天上的北斗星那样给老百姓指引方向,带来好处。

  ——见《七星渠文化拾遗》

  七星渠管理处防汛科副科长、《宁夏七星渠志》执行副主编周嘉玲告诉我们,为了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水利文化,七星渠管理处从2016年4月份起,搜集整理了“白马拉缰”等著名传说,拍摄了《七星渠边的故事》文化专题片,编写了《七星渠文化拾遗》资料,在宁夏引黄灌区中率先向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请,将七星渠水利文化遗产纳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为“民间文学”,项目名称为“七星渠边的故事”,此举为黄河古灌区打捆申请世界级灌溉工程遗产开了好头。

  在之后的采访中,我们踏上的每一个七星渠具有代表意义的采访点,都与这些传说故事密不可分,现实的图景和久远的传说相互交织,引人无限遐思。

  未及七星渠,先见清水河

  围绕中宁县西南黄河南岸的泉眼山,形成了七星渠几处重要的水利遗迹及设施。清水河改道遗迹,便在泉眼山南侧。跌宕的地势、落水成瀑的景观令初见此景的我们叹为观止。据周嘉玲科长介绍,清水河与七星渠地理位置的相伴相生,使得清水河成为七星渠灌区改造重点,也是全灌区唯一一处遗迹、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同时存在,并且与中宁物产枸杞发源与兴盛密切相关的所在。

  说起清水河和七星渠的关系,用一句歌词来形容似乎比较贴切:“相爱相杀,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历史上,清水河的黄河入河口紧临七星渠主渠道和取水口(据考证,七星渠最早的渠口在现在的龙坑沟东,为古清水河河道),河水冲毁七星渠的记载屡见不鲜,是七星渠上的一大水患。经明代以来人工改道及数代整治,清水河对七星渠的威胁已经去除,清水河河水与七星渠黄河水共同滋润着渠两岸的万顷良田。

  清水河在古代叫作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宁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连接着宁夏最为贫穷和最为富庶的两大板块。

  明代以前,七星渠在清水河以东引黄河水,灌溉新堡至鸣沙一带土地。后来,由于清水河以西的宁安等河滩地归靠南岸,形成柳青渠灌区,黄河南汊淤塞,清水河便成为七星渠与柳青渠两大灌区之间的阻隔,七星渠口引不上黄河水,只能跨越清水河,到上游柳青渠口以西引水,清水河对七星渠的干扰很大。据明末《改修七星渠碑记》记载,明天启年间,七星渠已经十多年不通水,新堡、恩和一带,屯户大量外流。崇祯元年(1628年),时任宁夏巡抚焦馨采纳中卫西路同知韩洪珍和屯田守备王光先的建议,延伸渠口3里许,筑清水河东坝,将清水河改道引向西北,凿中石梁47丈(在今古城子以南的白土梁和轿子山南麓开挖10多公里的人工河道),使清水河越过轿子山从泉眼山流入黄河,排除对七星渠的巨患。此次改道设计合理,工程量巨大,新河道使用至今近400年没有大的变动。这次改道彻底排除了清水河对七星渠的干扰。民国六年(1917年)5月改建的清水河出口过七星渠涵洞工程,创宁夏使用水泥修渠的记录。

  “王道烈告倒山河”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这与清水河(古称山河)下游段改道遗迹,有明显的关联。

  横跨卫宁公路的山河桥(卫宁交界处),是如今观赏清水河改道遗迹的绝佳之处。桥南,远望,是一望无际的清水河河道,河水蜿蜒流淌,奔腾不息;近观,在距桥身不远处,河道地势突然跌落,清水河水自高处笔直倾泄而下,砸向低处的河道,浊浪激荡,形成宽数丈的瀑布,气势如同微缩的黄河壶口瀑布,当地人称“中宁小壶口瀑布”。七星渠办公室主任王治涛介绍,夏天这里水势更为磅礴,本地很多新人会选择在这里拍摄婚纱照,“今后这里有可能会大力发展旅游业,兴建公园码头,供观赏游玩。”山河桥北,俯瞰明代人工改道后已走过近4个世纪的新河道,久远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只见河水切刷着幽深、坚实的河道,几经迂回折向远方,向距此大约1公里处的黄河入河口而去,投入母亲河的怀抱。

  七星渠畔杞子红

  七星渠灌区深居西北内陆,属于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降水量远低于蒸发量,农业发展全部依赖于引黄灌溉。这里粮食、经济作物稳产高产,形成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优质粮食、苹果、红枣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说起中卫的农副产业,最具知名度的,当然是枸杞。中宁枸杞优良的品质,正是得益于清水河河水与黄河水的掺灌。

  我们的采访车沿中宁枸杞的核心产区舟塔乡的乡间小路上穿行而过,一方方夺目的艳红色不时闯入眼帘,这是农民在用最天然的方法晾晒枸杞。周嘉玲科长介绍,中宁县生产的“中宁枸杞”本名为“宁安枸杞”,是枸杞中的精品,尤以清水河与黄河交汇的洪泛区所产枸杞最为优质。清水河在流向黄河的途中夹带着大量矿物质和有机物,形成了宁安一带的洪积区。同时,由于黄河中的泥沙带有大量矿物质,淤积形成了河滩冲积区,这种土壤地层深厚,温寒兼容,不仅有十分丰富的有机质,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锂、硒、锗等一般土壤少有的微量元素,是中宁枸杞营养物质成分齐全的天然载体,能多结优良果实,因此形成了中宁枸杞“甘美异于他乡者”的独特品质。由于中宁枸杞品质优良,中宁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干果产量达4.7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

  更值得一品的是当地源远流长的枸杞文化。

  据《宁夏商业志》记载,1912年,陕西籍商人鲁玺斋、周继三等在宁安堡开办忠仪长药材行。1929年后,在甘肃平凉、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及天津、上海、香港等设分号或驻庄,成为中宁枸杞最初的销售网点。

  当地还流传着“范仲淹轿子山下除民害”“康熙枸杞之乡细查访”等民间故事传说。

  七星渠新、老渠口微记

  现在的七星渠渠口,位于中卫申滩,于1978年建成。此前的老渠口位于泉眼山北侧。新、老渠口相距约30公里。

  七星渠老渠口建于1958年,其木质平板闸门使用至今,仍在发挥功效,这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渠道上已十分少见。

  老渠口的历史可上溯至清光绪年间。据记载,老渠口节制闸、退水闸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卫知县王树枬率众修建的进水闸(鹰石嘴闸)。民国七年(1918年),渠绅王祯组织在鹰石嘴进水闸上游修建3孔进水石拱涵洞。1958年,进水石拱涵洞改为4孔宽3米、高2米的排针式明闸,在其下300米处新建进水闸4孔,退水闸4孔,安装木质平板闸门、齿条式手动启闭机,当地群众称作“老渠口闸”。

  记者看到,已经使用了近60年的木闸门依旧完整坚固,外形十分古朴。

  退役军人杨克龙现在是老渠口闸的管理人员,也是家族里的第三代水利人。能看护这座年代久远的水闸,他感到非常自豪,尤其当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时,他更是心绪难平。杨克龙的主要工作是“提闸”“压闸”,以前,这些都是全手动操作。今年以来,因为实施了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老渠口提压闸实现了数字化远程操作。

  离开老渠口时,王治涛主任的一声感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呀,它还活着,这株黑枸杞!”只见老渠口机房出口东侧的拐角上,一株纤细弱小的枸杞苗正沐浴着午后的阳光,细看,上面还缀着几粒黑枸杞。枸杞苗,这种在中宁十分常见的植物,一旦安家在老渠口,便换来一声惊喜的感叹,水利人对老渠口别样的情感可见一斑。

  随着七星渠进口延伸到申滩,老渠口闸改成为节制闸,调节中宁县自流灌区引水。

  在记者看来,与老渠口相比,新渠口虽然年代感较弱,却胜在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河主流向北偏移,为保证引水,从1972年起,开始实施渠口上延工程至中卫申滩,跨清水河与羚羊夹渠合并,1978年4月竣工通水,开创了七星渠历史的新纪元。

  走进新渠口(七星渠进口闸),像是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大公园,通往进口闸的通道两侧绿树掩映,鸟啼声声,显得十分清幽。穿过林荫道一直向西走,绕过进口闸,视野顿时变得十分开阔,浩大的水面呈现在眼前,波光潋滟。这里便是七星渠引黄河水的源头。越过水面向西眺望,城市里高耸的建筑遥遥可见。左侧,闸门前一段平静的水域吸引了几位垂钓爱好者在此抛竿守候。视线向右看过去,便是奔腾向前的黄河水,浩瀚,壮美,立足此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油然而生。

  王治涛主任告诉我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七星渠通过节水挖潜,向外延伸扩展,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实现了从单一的自流灌溉到自流扬水灌溉兼备,从单一农业供水,到城镇、人畜、生态供水,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为宁夏最早的大型公益性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扬水工程和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扶贫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供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孕育了又一个“塞北江南”和“移民新城”。

  历史的烟岚跨越千年,七星渠,这条卫宁平原上流淌了数千年的古渠,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这方它深情守护着的土地上书写着新的传奇。(记者 闻海霞 闫晶 通讯员 周嘉玲 文/图)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今日网闻
· 2017首届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将于1...
· 幻太奇海洋公园暨金凤区青少年科普...
· 宁夏引黄灌区2017年冬灌开闸放水
· 9月宁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
· 前三季度宁夏GDP同比增7.8% 经济运...
· 扶贫攻坚原创舞台剧《圆梦》在银川...
· 宁夏交警发布近期全区路况信息
· 法国CAFA葡萄酒学院中国校区宁夏分...
  图片
银川今明两天最高21℃
党的十九大纪念邮票发行
中外记者感受“中国速度”
9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民生在线
· 沙坡头景区沙漠扶梯将拆除?
· 霜降,要变天啦! 本周宁夏阴有小雨
· 银川今年第四批保障房摇号配租
· 维C价位不一到底有啥区别
· 办理停暖要趁早 历年欠费需补齐
· 银川: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 银川行政审批:一切以服务百姓为先
· 10年教会30多万孩子刷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06001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5029811
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