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祖国,我们向您报告】
柏际盛、金箴夫妇:三尺讲台写芳华
2019-09-27 16:13:29   来源:宁夏新闻网

三尺讲台写芳华

QQ图片20190926204501_副本.png

柏际盛、金箴夫妇近照。赫晨曦 摄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里,85岁的中宁县退休高级教师柏际盛、金箴夫妇和往年一样,收到了不少学生的祝福。“以前一直绕着三尺讲台转,心里高兴;这些年学生们总是惦记着我们,心里满足。”说起教书育人,两位老人笑声朗朗。

IMG_7109_副本.jpg

柏际盛、金箴夫妇。

  柏际盛、金箴结缘于中宁,并把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宝贵青春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柏际盛是河北唐山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中宁中学工作。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的金箴向组织提出申请,支援大西北,最终被分配到中宁中学。

  “那时候上课的条件是真的简陋。”柏际盛说,当时物理课上想给学生做著名的马德堡半球试验,可是教具只有一个球,也没有抽气筒,试验就一直没做成。而金箴至今对当年的中宁县城印象深刻:整个县城全是土坯房,只有什字街口有一栋小二楼,是个药铺。校园更是简陋不堪,老师住着土坯房、生着土炉子,学校没有电灯,晚上只能点着煤油灯备课。

  “但中宁中学是全县第一个用电灯的单位。”柏际盛接过话茬,1958年,中宁县政府从工厂为学校调拨了一台大型柴油发电机,解决了学校的用电问题,直到后来有了正常供电。

IMG_7112_副本.jpg

柏际盛(后排右二)、金箴(前排右二)与家人合影。

  “那时的学生生活艰苦,学习资料非常匮乏,学生手里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其他资料。”金箴说,每年夏收季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抢收夏粮,“那可不是现在的体验式劳动,而是真正割麦子、收稻子,需要卖力干活”。

  “在来宁夏之前,我从未出过北京城,所以走时父母很担心,怕这一去以后再也回不来了。”金箴回忆道,“但我当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说我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怕吃苦!”结果,这一走,就一辈子在中宁扎了根。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除了承担教学任务,柏际盛一直担任班主任。金箴则转教英语、语文、地理等课程。1983年,金箴调到中宁县城镇中学任校长,后又调任中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直至退休。受父母影响,女儿现在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中宁二中任教。

QQ图片20190926202435_副本.jpg

  上图为中宁中学五八丁班全体同学合影。下图为2017年柏际盛(前排左五)、金箴(前排左四)与当年学生重聚合影。

  作为中宁早期教育战线上的一对园丁,柏际盛、金箴夫妇可谓桃李满天下,家里处处都是他们和学生的合影。“父母对跟学生们有关的事情都印象深刻,谁在上学时不爱说话,谁在上学时偏科,谁的逗趣事儿最多,都记得清清楚楚。”柏老的儿子柏泉告诉我们。

  柏际盛感慨地说:“中宁中学从最初面积只有40亩,扩大到如今的200亩;从最初的土房子、煤油灯到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师资仪器配置齐全的各种展馆试验室,这些都是中宁日新月异发展的缩影。”而他和金箴对于当初来到宁夏的选择,从未后悔过。“能够为这里的孩子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作为一个教书匠,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记者 杨丽 实习生 赫晨曦/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李金香
   相关新闻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