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黄河两岸是我家】中卫市常乐镇常乐村:磨面碾米 寻味家乡
2019-11-25 13:03:54   
2019-11-25 13:03:54    来源:宁夏新闻网

  【编者按】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名。

  万里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宁夏境,流经397公里,过中卫、吴忠、银川,由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流经宁夏五市中的四市。虽然流经宁夏境内仅占其总长的十三分之一,但黄河母亲却将最大的恩宠赋予宁夏,造就了自古便名闻遐迩的塞上江南。唐代诗人韦蟾千年之前已咏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佳句。

  秋末冬初,宁夏新闻网记者沿着黄河岸边一路行走,重新感知母亲河的温度,见证黄河岸边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捕捉那些寻常生活中的幸福。

 

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常乐村:磨面碾米 寻味家乡

IMG_0821.JPG

  11月1日一大早,我们刚刚来到村口,便听见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响,一间老旧的民房外,六七个大妈大爷一边自觉排着队等待磨面碾米,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天。

  米面加工坊里,弥漫在磨坊空气里的粉尘,把刚过40岁的詹翠霞的脸和手都染白了,她正在帮客人磨面粉,随后将一篓篓的白面倒入蛇皮袋里,再帮村民装上三轮车,笑嘻嘻说着再见。

IMG_0820.JPG

  这家米面加工坊经营已有30余年时间,以前由詹翠霞的婆婆创办,现如今她接手也有十多年。每年的新年前会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平时的日子,她每天早上八点多来,下午五六点就关门回家了。

  “现在家家户户生活好了,土地都流转了,来磨面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积攒的老熟人,以前人多的时候一天连喝水都顾不上,现在就早上人多一点。”詹翠霞一边忙一边说。

IMG_0815.JPG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发展让村民们有了更多选择,村子的年轻人都选择进城打工生活,留守在家乡的大多都是老人。农村的磨坊也只有少量的在坚持,很多人觉得这个生意已经不景气了。

  “我们一年的收入也就四五万元,选择坚持,一个是为了周边这些乡里乡亲能够吃上放心粮,一个是不忍放弃婆婆从1985年坚持到现在的这份心意。就像我身上这层白面,这才是真正的乡土气息。”詹翠霞说。

IMG_0810.JPG

  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门前,一位大叔将三个蛇皮袋子搬下来。他从刘营村骑车过来,将麦子从机器入口处倒进去,不一会儿就磨出了雪白的面粉。

  “从这家店开业起,我就在这里磨米面,一直没换过地方,这么多年了,图的就是放心。农村磨的面,要比买的成品更有味道,不含添加剂。”大叔笑着说。

IMG_0808.JPG

  等待磨面的大妈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现在很多人不再选择磨面,直接买成品,但味道远远比不上自己磨的面粉的味道。”

  “屯粮吃完了,也就该买成品粮了,但就吃不到这原滋原味的家乡味道了。”(宁夏新闻网记者 王莹 祁瀛涛 杨泠然 李姿睿/文/图/视频)

IMG_0814.JPG

詹翠霞接受记者采访

  【征集】即日起,宁夏新闻网同步在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开设话题“黄河两岸是我家”,欢迎您向我们讲述关于黄河、关于家乡、关于幸福生活和时代变迁的故事,您也可以将家乡的故事和老照片发送至邮箱:55597685@qq.com,让我们共同点赞家乡,抒写黄河岸边的时代故事。

  相关链接:

  中卫市南长滩村:黄河岸边飞出“金凤凰”

  中卫市北长滩村:被艺术眷顾的文化古村

  中卫市大湾村(黄河·宿集):黄河岸边的网红“村落”

  中卫市沙坡头村(童家园子):黄河造福两岸百姓生活

【编辑】:王莹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