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创造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保护黄河 我们在行动 -> 文字头条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银川篇
2019-11-15 07:01:24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从发展与绿色难以平衡,到把发展的底色换成绿色,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银川市在探索黄河保护、治理发展方面的路径越走越宽。


<p>  宁东水务公司横城泵站横亘在广阔的水面上。黄河水经由泵站、管道、隧洞、调蓄水库,实现了由农业用水到工业用水的转换,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p>

  宁东水务公司横城泵站横亘在广阔的水面上。黄河水经由泵站、管道、隧洞、调蓄水库,实现了由农业用水到工业用水的转换,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利用湿地缓冲,用环保技术分段重点治理入黄口水质,到实施西线供水工程,使3市8县区264万居民喝上黄河水,一解沿途居民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受制于单一水源的困境;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科学集约使用黄河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出农产品高精尖品牌,到宁东基地煤化工园区不让一滴废水排入黄河,让水高效循环创造更多价值等,在一个个治水爱水护水的故事中,凝结着智慧与实干。

  母亲河是我们的幸福河,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从未改变。

让优美水生态在银川大地重现

  银川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古有“七十二连湖”的美称,现有“国际湿地城市”的荣誉。过去一段时期,发展与绿色难以找到平衡,其后果是湖泊湿地大面积减缩,城市黑臭水体、黄河银川段水质不达标等。

  水喊脏,人喊苦,脆弱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补上“重要一课”。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只扩不缩、只退不占”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把“水”作为城市建设的首位要素,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集中人力财力辟建6条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扩整连通滨河湿地、开挖银西河、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让优美的水生态在银川大地重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修复、清淤、扩湖、植绿。近年来,七子连湖、华雁湖、海宝湖、小西湖和阅海等10余个重要湿地相继被连通,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成为银川市重要的湿地生态带和风景线。目前,全市湿地面积5.31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湿地沼泽近200个,市区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十分之一。

  水流动起来,还要保证上游水清、下游水净。“倚靠着母亲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保证黄河银川段水质‘Ⅱ类进Ⅱ类出’。”银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银川市黄河西岸滨河水系(北大沟段至中干沟段)毗邻黄河,线状湿地、连通水系众多,是保障黄河西岸入黄排水沟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p>  银川大片的野生湿地环境,也让种类繁多的鸟儿选择在此安家。</p>

银川大片的野生湿地环境,也让种类繁多的鸟儿选择在此安家。

  2018年,银川市利用滨河大道沿线散布的滩涂、坑塘、沟道等湿地进行整治修复和水系连通,封堵入黄排水口,把入黄11条排水沟的水汇入滨河水系,由北大沟排入黄河。在滨河大道中干沟至北大沟段建设8个入黄沟道沿线湿地公园,通过科学配置水生植物,实施火山岩、生物基、石墨烯光催化网等工程,达到改善、净化入黄水质的目的,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滨河水系湿地生态系统。

  11月14日,在银川滨河水系永清沟湿地,记者看到,宽阔的水面上铺设了近千张网,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壮观。提供技术支持的泽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赵迪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些网,它是可见光响应的石墨烯光催化网,可吸收90%以上的全太阳光谱能量参与反应,网膜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即便是在冬季,透过冰层,网膜也可以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能够自净,不黑不臭。”

  这一天,是治理后的滨河水系迎接三方比对监测的日子。赵迪介绍,此次水质监测分别在滨河水系永清沟湿地、滨河湿地、第二排水沟湿地、银新干沟和北大沟湿地5个地点进行,这5个湿地放置网膜最长的2个月,最短也有1个月。技术人员分别在进水口、膜区及出水口多个断面取水样,测定溶解氧、酸碱度、温度、COD、氨氮和总磷等多项水质指标。一周后,所有监测结果就可公布。事实上,根据施工方之前的定时采样,经过石墨烯光催化网膜处理后的滨河湿地污染物去除率在40%至80%,COD含量可以稳定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氨氮和总磷可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提升明显。

  在不断扩大湿地的同时,银川通过加大水源地治理,合理使用黄河水,逐步退出地下水采饮,实施了银川都市圈西部供水工程。治理后的黄河水将成为都市圈264万居民的饮用水,流进千家万户。今年底,银川市三区两县居民将率先喝到黄河水。

  11月14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青铜峡黄河取水泵站工程已完成整体设计进度的99%,正进行装饰装修施工。自9月30日西夏水库开始蓄水,至10月18日,已完成对西部水厂的供水,蓄水达到4万立方米。南部水厂厂内管道冲洗已完成,10月30日已开始试运行并将水样送检,预计12月20日完成联调联试,确保12月底如期供水。(记者 徐佳敏)

这方土地过日子 踏实!

  “现在村里老百姓的收入年年增长,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村委会副主任谢金伟笑容满面。

  “种地靠贷款、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曾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流传较广的一句顺口溜。“那个年代总盼着能吃饱肚子!”谢金伟说。

  通义村不大,721户1870人,耕地面积1.16万亩。依靠土地生存,村民底子薄,每年等不到秋收,就有村民提着粮袋到处借粮。

<p>  初冬时节的典农河静谧安详,美丽如画。银川全面推行河长制,让典农河水清岸绿。</p>

初冬时节的典农河静谧安详,美丽如画。银川全面推行河长制,让典农河水清岸绿。

<p>  银川市以水景观提升项目为抓手,打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p><p>  本版图片均本报记者 王鼎 钱建忠 摄</p>

银川市以水景观提升项目为抓手,打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图片均由记者 王鼎 钱建忠 摄

  1980年,包产到户在通义村全面推开后,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日渐提高,粮食产量逐年提升。

  “口粮解决了,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让土地发挥更大效应。”怎么让全村人过上富裕日子,村“两委”班子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盘活土地资源。”

  2008年,通义村决定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种粮大户,推行现代规模化节水农业生产。

  想得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有人不愿意,村干部一趟又一趟上门当说客;有人在观望,村干部自己带头流转。最终,村民将8000亩耕地以每亩64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经营。

  “土地流转后,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进城务工;连片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亩产效益;实行现代化管理,既节水节肥,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谢金伟说。

  2015年,通义村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将全村1.16万亩耕地全部交由12家种粮大户精细化耕作,少则500亩左右,多达3800亩。

  谢金伟和朋友联手流转430亩耕地,种植有机水稻和青贮玉米,水稻亩产达550公斤,青贮玉米亩产效益1500元。“咱守着黄河水,土地流转后集约化生产,效益肯定比以前传统耕种要高很多。”谢金伟说。

  “天下黄河富宁夏”。丰富的黄河水资源,给谢金伟和乡亲们带来了希望,也进一步激发出了通义村的土地活力。

  2017年,通义村又引导部分种植户探索农业生产新路径:采用生态立体种养的新型水稻种植模式,为城里人和企业老板提供定制化“认领”服务。农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认领者通过田间地头安装的摄像头用手机远程监控,最终配送上门的是有机大米、有机蔬菜和生态鱼等农产品。

  2018年,“认领”基地扩大至674亩,实现了集有机水稻认领、特色养殖、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以有机水稻认领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生产种植模式变了,老百姓富裕了,村集体经济也有收入了。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84万元。村里建起了养老院,让老人们颐养天年;2015年至今,由村集体出资,每年为全村721户家庭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开小车,村里70%的人进城买了房。”家乡的变化,让34岁的樊金波很欣喜。大学毕业后,樊金波在深圳做房产销售工作,年收入十多万元,但他毅然选择返回家乡接手父亲的粮食加工生意。“这方土地有发展空间,过日子更踏实。”樊金波说。(记者 马照刚)

临河村:几重烟雨渡青川

  灵武市临河镇临河村,名副其实,是临近黄河的一个村。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曾经的出行不易。

  那时,要到黄河对岸去,只能到渡口坐船。在临河,有个小渡口,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两三只船,四五个摆渡人。

  63岁的刘孝,曾是这个渡口上的摆渡人。1985年,他凑钱买了一条船,想靠这个营生挣点钱。“过河每人只收5角钱,一天能赚个二十几元,生意不错,但也辛苦,每天都要暴晒在太阳下。”

  67岁的王洪祯,对曾经的过河经历记忆深刻:去趟永宁,从家里吃完早饭,步行到渡口,等上好一阵子,才能走一波。“晚上到家,天都黑了!”

  如果碰到运输马匹、车辆之类的,人们大都会选择5公里之外的横城渡口。

  曾在横城渡口工作的刘和回忆,每天过往渡口的人、马匹、车辆络绎不绝,从等船到过河要用1个多小时。

  银川黄河大桥1994年通车后,临河人的出行方式开始过渡到公路交通,小小的渡口逐渐归于平静。

  曾经,临河村800多名村民的生计主要靠种地。得益于充沛的黄河水灌溉,每年庄稼长势都不错,可一年到头,却总是收入平平。

  日子没有太大起色,村里的年轻人开始盘算着另谋出路。随着交通出行的便利,原先把生计押在土地上的临河人,开始转移“阵地”,纷纷去考驾照、跑运输。

  村党支部书记刘炳金,10年前是专职大车司机。他告诉记者,“当时确实很辛苦,但一年下来能赚10万多元,心里美着咧!”

  干了几年运输,刘炳金家买了一套新房子。这变化,令人羡慕不已。村里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去、跑运输。自家买不起车的,就给别人干,挣上几年钱,便买上一辆大卡车,自己当“老板”。

  如今,临河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7万元。日子好了,发展不能停滞。记者采访时在村里看到,村民们正忙着修补残缺路面、粉刷墙面、改造上下水。

  除了美化居住环境外,临河村还紧紧依靠毗邻黄河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度假村”等旅宿产业。

  刘炳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加巧干,让临河村的发展能走得更快一些!(记者 李卫东)

不让废水入黄河

  “从2018年1月起,宁东基地煤化工园区不再向黄河排水,经过回收处理的水用于煤制油和烯烃项目补水。”11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化工公用设施管理分公司水处理中心主任王建岭肯定的说。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行工业废水园区化处理模式,大中型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自行处理,达到“近零排放”;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自行预处理,达到行业标准和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公共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全部回用。

  宁东基地煤化工园区有7家企业,都是用水大户。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规模扩大,每年排向黄河的废水量逐年增加,最多时每年达到1800多万立方米。这些高盐水、循环置换水水体浑浊,其中的氨氮、总磷等悬浮物高,经过外排泵站通过大河子沟、甜水河排入黄河,虽然达到国家Ⅱ级排放标准,但对黄河水质有一定影响。

  2017年4月,宁东矿区矿井水及煤化工废水利用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亚洲最大的煤化工废水处理零排放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小时3000立方米,矿井水回用每立方米可给企业节约成本3.2元。2018年1月,关闭直排黄河的排污口;2018年3月底,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

  截至目前,已建成临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煤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化工新材料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等园区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园区中小企业工业废水处理需求。大力推进矿井疏干水回用,建成了5万吨/日南湖中水厂,保障了枣泉电厂、银星电厂、鸳鸯湖电厂二期和方家庄电厂用水需求。

  国能宁煤集团7.2万吨/日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工程和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1万吨/日“近零排放”工程,实现了大中型企业工业废水不外排。此外,30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企业排污口进行调查摸底,确认工业废水、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的排污口有7个,2017年底封堵取缔5个,批准保留2个。批准保留的2个排污口为羊场湾煤矿和石槽村煤矿达标矿井水排入圆疙瘩湖和南湖排口,实现了工业废水不排入黄河。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煤而建,以水发展。2016年以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实施了一批水污染防治项目,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2015年至2022年,共计划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55个,总投资132.86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项目38个,总投资72.5亿元。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投运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70.1亿元,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母亲河,我们一直在行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贾莉)

  【短评】

  最关键的还是理念 

  绿色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体,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最关键的也在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实践中看,治理和保护黄河,对我们来说首先有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还欠账、补短板。毋庸讳言,曾经为了一时发展不惜污染黄河的问题时有发生。从这个角度看,银川市集中人力财力辟建6条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修复、清淤、扩湖、植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施一批水污染防治项目,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从2018年1月起,宁东基地煤化工园区不再向黄河排水……这些都是在补短板上发力,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当然,保护黄河我们并非仅限于此。比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比如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约有效利用黄河水,这些举措和尝试,更多是在巩固成效上做文章。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主干道和大小支流,关乎河面和两岸,既要除表象问题,也要拔根子上的难题……但越是问题复杂,越是考验理念和能力。因此,让母亲河永远健康,最关键的在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母亲河上行动更主动、更自觉,不断取得新成效。(杨柳风)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