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四代人,辈辈出军人!”在西吉县兴平乡友爱村,提起马具成家族四代人从军的光荣传统,村民们称赞不已。
马具成作为家族中第二代军人,从军5年;他的父亲和两个伯父是红军;他的儿子马小龙参军12年,现转业在西吉县公安局工作。如今,最让家族骄傲的是马具成的孙子马甲文,2015年大学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技术兵。
4月27日,记者在友爱村见到了64岁的马具成,他对家族四代7人从军的事倍感骄傲。马具成指着电视柜旁显眼位置摆放的四代人从军时的照片,深情地说:“这些照片见证了战争年代、和平年代国家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变化。”
1935年,红军路过西吉单家集,马具成的父亲马生录随大哥和三哥参了军。大哥入伍一年后不幸牺牲。三哥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后留在新疆。解放后,马生录退伍回到了老家。
“战争年代,部队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大家打起仗来个个英勇,争着向前冲。”马具成提起父亲身上的两处枪伤,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敢。“一颗子弹穿过父亲的腿,还有一颗子弹穿过牙龈,如果再近一点,父亲可能就牺牲了。”
马生录退伍回家后,在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的作风至今让马具成家族颇为自豪。“村里大大小小的事,父亲都会出面调解、倾力相助。”马具成从小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他把父亲热心豁达、乐于助人的精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中坚定了参军的信念。“父亲平时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部队的作风就是家风。”受父亲的影响,马具成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路。
1976年,马具成经过层层选拨和考核,带着父亲的期望和对部队的向往如愿参军。在部队,受父辈们的影响,马具成各方面争当尖子兵,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他向团里连写几份请战书请求上战场。
“你一个人要去我不同意,如果整个连都上战场我坚决支持。”当时的连长对马具成说,自己当了15年连长,像马具成这样优秀的兵并不多见。
经过部队5年的磨炼,1981年马具成复员,他自愿放弃安置费,所有人都想不通。马具成说:“我只是个农民,当兵不是为了向国家讨好处,是想为国家作贡献、为党献青春,不会给组织添麻烦。”哥哥光荣退伍后,1983年,马具成的二弟马具林高中毕业后也选择了入伍。
退伍后的马具成在兴平乡当了一名市场管理员。凭着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他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需要帮忙他更是跑前跑后。在马具成的抽屉里,保留着这些年部队和地方部门颁发给他的一摞荣誉证书。“虽然我是一名临时工,组织却给了很多荣誉,感觉很满足。”马具成说。
在马具成看来,部队是保家卫国、为国争光的大熔炉,更是锻炼意志的好地方。革命战争年代军人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军人默默奉献、守护平安。如今,每天收看军事频道节目和战争年代的电影纪录片成为马具成的最大爱好,观看时还不忘给孙子讲述当年部队生活的情节。看到激动处,他还即兴表演,叮嘱后辈们要牢记光荣传统,不能忘本。“老马一辈子爱军队,更喜欢军人,两个女儿受父亲的影响,找对象时都选择了当过兵的人。”马具成的妻子马永华说。
谈到大儿子马小龙的从军经历,马具成说:“受家庭影响,儿子小时候就对当兵有着强烈的愿望。”马小龙小时候经常翻阅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新时期总任务图解》等书籍。马具成也暗下决心,等儿子长大后一定要送到部队去锻炼。
“我很崇拜我的父亲,他为人处事处处彰显着军人本色。”马小龙说。2004年,受父亲影响,马小龙毅然参军,成为家族中第三代军人。马小龙在部队一待就是12年,在部队里,他处处争当先进,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荣立三等功一次。12年的军旅生活,马小龙养成了坚忍不拔的品格。如今,他已成家立业,转业到西吉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守护着一方平安。他始终认为保家卫国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
2015年,马小龙的侄子马甲文从军校毕业后直接到某团担任技术兵,成为马家第四代军人。“我们每次打电话,都叮嘱他在部队努力学习,当一名忠诚正直的好军人。”马具成说,“前些日子孙子回家探亲,还特意向我这名老兵讲述了信息化时代的部队生活,让我对我国军队的强大感到非常自豪。”
一家四代人,代代有军人。马具成家族代代传承部队优良作风,谱写了一曲跨越时代的拥军爱国赞歌。“我们这个大家庭共有7个人在不同年代当过兵,我会始终牢记这份家国情怀,也将把这一家风传给我的子孙后代。”马具成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亲手给正在读书的小儿子戴上大红花,将他送进部队这个大家庭。(记者 马茂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